水稻定量栽培技術是我國水稻栽培專家凌啟鴻教授領導的團隊,在水稻葉齡模式、水稻群體質量栽培等理論與技術成果的基礎上,適應現代稻作發(fā)展趨勢提出的新型栽培技術體系。近幾年,在江蘇、江西、湖北、安徽、云南、貴州、遼寧、黑龍江等省示范推廣,取得了較好的增產效果。近日,農業(yè)部種植業(yè)管理司和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在貴州省貴陽市共同舉辦了全國水稻定量栽培技術推廣啟動儀式。
在啟動儀式上,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謝建華要求承擔水稻高產創(chuàng)建活動的省份,將水稻定量栽培技術作為水稻高產創(chuàng)建主推技術,選出部分高產創(chuàng)建示范縣,建立示范基地,加強技術推廣。據悉,農業(yè)部將成立由凌啟鴻教授任顧問、揚州大學張洪程教授任組長的水稻定量栽培技術專家指導組,各地也要成立技術實施小組,制定技術方案,做好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工作。
在啟動儀式上,凌啟鴻教授就該項技術作了專題報告。據凌教授介紹,從2005年起,在云南、貴州、河南、江西、廣西、四川、安徽、遼寧、黑龍江等省秈粳稻、單雙季稻和手插拋栽機插等不同方式栽培上示范,在相同品種和施肥水平下均比當地現行栽培方法增產10%以上,并起到了省種、省水、省肥、省工的綜合作用。
據介紹,高產、、、生態(tài)、安全已經成為我國水稻生產發(fā)展的根本目標,而這種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水稻定量栽培。
一是水稻高產需要定量栽培。水稻中低產變高產、高產變更高產雖然有多種栽培途徑,但從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出發(fā),卻都必須應用水稻定量栽培技術。據江蘇實施施氮試驗,施氮水平都在每畝20公斤左右,采用習慣經驗施肥的,畝產只有500—600公斤,而采用定量栽培畝產可提高到700公斤左右;如果確定目標產量為每畝600公斤,采用定量栽培的,畝施氮量可降低至16公斤左右。
二是水稻生產需要定量栽培。稻米品質中無論是整精米率、堊白度,還是膠稠度、蛋白質含量以及各種蒸煮食味評價值都受到栽培技術措施的顯著影響。對稻米品質有重要影響的播期、肥水運籌等栽培措施,只有根據形成的規(guī)律和需要進行定量化并制定技術標準,進而按標準化技術規(guī)程組織生產,才能種出達標的稻米來。
三是水稻生產需要定量栽培。水稻定量栽培技術能夠根據土壤的基礎養(yǎng)分狀況,當地的溫光資源,品種的生育特性來確定適宜播期、播種量,肥料施用時期和用量,水分灌溉時期和用量以及農藥的噴施時期和用量等,以達到精量播種、施肥、灌溉、用藥的要求。由于實施了水稻生長環(huán)境指標、群體生長發(fā)展動態(tài)指標和配套的栽培技術措施的多重定量,人們只需在必要的作業(yè)時間進行定量的物化投入,不僅節(jié)本,而且省工,利于達到生產的目標。
四是水稻安全生產需要定量栽培。水稻安全生產的概念,囊括了水稻生產的自身安全,以及產出稻米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控制在無公害、綠色或有機食品允許的范圍內,以保證人類食用健康安全這兩方面。例如,水稻播種期和播種量的定量不僅能夠避免前期由于低溫冷害引起的苗數不足,同時還能保證水稻生長后期的安全成熟。而水稻生產過程中各種肥料、農藥、除草劑和其他化學試劑的使用,則不僅能夠避免水稻肥害、藥害的發(fā)生,同時還能夠嚴格控制稻米中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在安全標準范圍內,實現水稻的清潔生產。
五是生態(tài)農業(yè)需要定量栽培。近年來,一些地區(qū)水稻生產中化學物質的投入水平和強度的不合理提高,給稻田帶來了污染的威脅。而有針對性地采取定量栽培,秸稈全量還田,施肥用藥時期和用量都能定量,就能較好地使土壤養(yǎng)分趨于平衡,實現水稻生產與環(huán)境的友好,與自然的協調。